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寡人之于國也》讀后感-高中語文必修3第三單元!《寡人之于國也》作者孟子,是表現(xiàn)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本文記錄的是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談話。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寡人之于國也》讀后感-高中語文必修3第三單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寡人之于國也》讀后感-高中語文必修3第三單元
看了《寡人之于國也》,眼前立時出現(xiàn)臺灣漫畫家蔡志忠所作的漫畫本《孟子》中的一幅畫:孟子苦口婆心地推銷“仁”的學說,尊貴的君王呢?卻倚在王座上酣然入夢。這實在是對儒家學說在戰(zhàn)國時期尷尬處境的絕妙反映,雖然有點夸張。
孟子從來就是以善以言辭動人聞名的。他的演說,往往能抓住談話對力較關心的問題“誘敵深入”,使對方進入自己的思維軌道,再加以明白易懂的比喻,達到使對方心悅誠服的目的。這不,梁惠王在孟子的語言攻勢下,很久都不能發(fā)一言,顯然被說服了。
盡管學者(也就是某“子”)在與國君的談論中屢屢征服對方,但事實上為國君們所樂于采用也就法家一路。每一個有頭腦的國君,都明白這樣一個事實:或許學者的論調高明得很,甚至讓自己有醒酗灌頂?shù)母杏X,但冷靜下來好好考慮,卻不可全信那些歪理邪說,否則國家要倒大霉。“仁政”,這是一個美妙的字眼兒,可是兼并戰(zhàn)爭不相信美妙。施行“仁政”所需要的時間太長,沒等你發(fā)展得強大,鄰國或大國的軍隊早已殺過來。這樣也就不難理解國君們面對學者的勸說為何如此“不開竅”了。
而學者自己又何嘗不想看到天下在“本門學說”的指導下 “臻于大治”呢?問題是學者自己彈精竭慮經營的學說大都帶有烏托邦色彩。道家那種“小國寡民”式的理想就不用說了,墨家的“兼愛”、“非攻”,大有基督徒泛愛思想與和平主義相結合的怠味,.嚇惜當時的國君能對自己的子民“泛愛”已經很不錯了?傊“仁政”行不通。至于名家、農家、陰陽家……更難成大器也惟有法家,在那兵荒馬亂、戰(zhàn)火連年的時代,能夠適應兼并戰(zhàn)爭的需要,正所謂“亂世用重典”。儒家學者在各國碰壁不斷,倒不見得是儒家學說差勁兒(后來儒家學說成為中國幾千年封建社會的正統(tǒng)思想,就證明了它旺盛的生命力),而是不合時宜。可憐的學者們卻意識不到這一點,意識不到他們的不成功乃是歷史的必然。
“不開竅”的君主與“不成功”的學者,譜寫了戰(zhàn)國史中亦喜亦悲的一頁。
請點擊下載附件 | |||
|
點擊下載:《寡人之于國也》讀后感-高中語文必修3第三單元.zip |
《寡人之于國也》讀后感-高中語文必修3第三單元!為大家介紹好了,如果大家還有什么問題的話,請直接撥打免費咨詢電話:4000-121-121!有專業(yè)的老師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