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復習診斷
關(guān)于中秋節(jié)的習俗大家肯定都知道是賞月吃月餅,和家人團聚。拜月這個習俗在我國的某些地區(qū)一直有延續(xù)。那么拜月的習俗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又有什么有趣的傳說?下面上海愛智康小編為大家講解一下!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shè)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少有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丑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后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jié)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shè)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jié)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又是一年圓月,又是一年開學季,同學們和小編一起了解中秋節(jié)的知識吧!課本上的知識結(jié)合課外的知識才能碰撞出來更多的感悟。希望同學們都能知識充滿腦袋!上海愛智康小編陪同學們從小學到高中畢業(yè),為大家整理資訊和知識點,如果你有需要CTRL+D收藏本網(wǎng)站先進時間獲取知識和資訊即可
本文來自: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中心
小一至小五年級期末試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