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魚我所欲也》問題探究-初中九年級語文!《魚我所欲也》的作者是孟子。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中國古代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鬃又蟮娜鍖W大師,后世將其與孔子并稱為“孔孟”,且稱其為“亞圣”。下面給大家介紹《魚我所欲也》問題探究-初中九年級語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魚我所欲也》問題探究-初中九年級語文
1、文章開頭寫“魚”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魚和熊掌兩樣東西的價值不同,魚低賤而熊掌珍貴。二者不能同時得到,必然舍棄魚而選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義的價值也不同。正義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必須舍棄生命選取正義。這里運用了類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義'的中心論點。
2、“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這里的“所欲”應指正義的事業(yè),如為人民謀解放,為了四化建設(shè),為了別人的安危等。
3、“所惡有甚于死者”“所惡”可以指哪些事情?
這里的“所惡”應指不正義不合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變革命,貪污受賄,濫用職權(quán),殺人放火等。
4、“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險等。
5、“非獨賢者有是心也”,“是心”指什么?
指側(cè)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等這些善心。
6、課文中運用了許多兩兩相對的句子,它們的句式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試找出兩個這樣的句子,說說這樣寫的好處。
、派辔宜,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
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⑵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第1句意思相反,第2句意思相近。這些句式使行文流暢,論證嚴密,語氣連貫,氣勢恢弘。
7、本文的論點是什么?怎樣提出來的?為什么不直接提出來?
提示: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這個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先設(shè)比喻而后提出論點,這是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較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這里運用了類比推理,由此及彼,由淺人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
請點擊下載附件 | |||
|
點擊下載試題:《魚我所欲也》問題探究.rar |
《魚我所欲也》問題探究-初中九年級語文!為大家介紹好了,如果大家還有什么問題的話,請直接撥打免費咨詢電話:4000-121-121!有專業(yè)的老師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