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yù)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xué)員個性化學(xué)習(xí)需求 馬上報名↓
《那樹》寫作特色-初中九年級語文!《那樹》的作者是王鼎鈞。王鼎鈞,臺灣散文家,當代華文文學(xué)大師。山東臨沂市蒼山縣蘭陵人,1925年生。14歲開始寫詩,16歲寫成《評紅豆詩人的詩》。1949年去臺灣,1978年后移居美國紐約。下面給大家介紹《那樹》寫作特色-初中九年級語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那樹》寫作特色-初中九年級語文
一、寫作特點
1、托物寓意手法的運用。
2、本文通篇用擬人化的手法,給人以沉重的悲劇感,是這篇作品較成功的特點。
二、研讀賞析
1、柏油路一里一里鋪過來,高壓線一千碼一千碼架過來,公寓樓房一排一排挨過來。所有原來在地面上自然生長的東西都被鏟除,被連根拔起。(這與那樹“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它的根須形成什么關(guān)系?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態(tài)度?)
“一里一里鋪過來”“一千碼一千碼架過來”,其來甚速,而“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其行極緩,兩相對照,自然界生命的生長發(fā)展極為遲緩,而人類文明的發(fā)展極為迅速。自然界各物種在人類的破壞性開發(fā)面前,顯得極其脆弱,是一種嚴重的不對稱。對大自然的開發(fā)利用,有時是好事,但有時也會是壞事,有可能人為地造成自然界生態(tài)失衡。作者沒有直接表達類似的思想,但我們可以揣摩其心理,應(yīng)該能體會得到上述意思。
2、于是這一天來了,電鋸從樹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樹僅僅在倒地時呻吟了一聲。(讀“咬”“骨粉”和“呻吟”這幾個詞語有怎樣的感受?從課文中再找出幾個類似的詞語進行品味。)
“咬”“骨粉”和“呻吟”這都是描寫性、形象性很強的詞語,再現(xiàn)了一幅人類屠戮大自然生命的圖景。“咬”給人以視覺的感受,“骨粉”訴諸視覺,“呻吟”則訴諸聽覺,都給人以痛苦和悲哀的感受。本來這幾個詞語不應(yīng)當用于此情此景,但作者富于創(chuàng)造性,故意用這幾個詞語來描景寫意,表達對伐樹人的憤恨,所以它們在這種特殊的語境中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類似于這樣表達憤恨的感情色彩的詞語還有一些,如倒數(shù)先進段,“為了割下這顆生滿虬須的大頭顱”,“劊子手貼近它做了個陷阱”,“切斷所有的動脈靜脈”“更沒有人知道幾千條斷根壓在一層石子一層瀝青又一層柏油下悶死”。
3、老樹是通靈的,它預(yù)知被伐,將自己的災(zāi)禍先告訴體內(nèi)的寄生蟲。于是弱小而堅忍的民族,決定遠征,一如當初它們遠征而來。每一個黑斗士在離巢后,先在樹干上繞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想像“依依不舍”的場面,說一說螞蟻和大樹互相傾訴了什么,作者為什么要描寫這種特異現(xiàn)象。)
螞蟻和大樹互相傾訴了什么,可以由孩子自己去自由想像,并鼓勵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想像。至于作者為什么描寫這種特異現(xiàn)象,可以參看理解探究的“如何理解‘螞蟻國’里的事情”。
請點擊下載附件 | |||
|
點擊下載試題:《那樹》寫作特色.rar |
《那樹》寫作特色-初中九年級語文!為大家介紹好了,如果大家還有什么問題的話,請直接撥打免費咨詢電話:4000-121-121!有專業(yè)的老師為您解答!
大家都在看
限時免費領(lǐng)取
學(xué)習(xí)相關(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