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高中1對1精品課程(面授/在線),滿足學員個性化學習需求 馬上報名↓
《心聲》教學反思-初中九年級語文!《心聲》的作者是黃蓓佳。黃蓓佳,1955年生于江蘇省如皋縣。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yè)。1982年畢業(yè)被分配在江蘇省外事辦公室工作。次年加入中國作家協(xié)會。1年調(diào)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任專業(yè)作家。1972年開始嘗試文學創(chuàng)作,并發(fā)表處女作《補考》。下面給大家介紹《心聲》教學反思-初中八年級語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心聲》教學反思-初中八年級語文
在把握小說情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引導孩子抓住文中關鍵性語句把握文章結(jié)構(gòu),關鍵性語句一般表現(xiàn)為首尾句、中心句以及表示時間、地點轉(zhuǎn)換的句子等,這篇小說其實就是四個情節(jié)、四個場景,按時間順序聯(lián)系在一起,逐層推進,波瀾紛呈。
教學目標是明確的,教學思路也是清晰的。但是預設和實踐有時相疏,甚至相詭。這節(jié)課暴露出一些不足。
較大的問題是課堂氛圍較沉悶,舉手回答問題的只有那么兩三位同學,我覺得應該面向全體孩子,又有意點了沒有舉手的一位同學,那位同學沒進入狀態(tài),卻“鬼機靈”的說“我的答案和前面的那位同學一樣的”,我也不便點破。自由發(fā)言時,大部分孩子也不是那么積極參與。有老師說“虧得你心態(tài)自然,有條不紊,不斷地啟發(fā)誘導”我對他說“你可知道我當時心里磨得多苦,差點求他們了!”。評課的時候,有老師安慰我“到了九年級,孩子都那樣,比不得小學和七年級孩子”。其實,我知道這個因素微不足道,也不是這節(jié)課上我不會激發(fā)孩子。而是在前面的教學中,認為孩子缺乏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習慣,索性以灌輸為主,在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方面做得不夠。越是孩子欠缺的好習慣、好方法,我們越應該有針對性的培養(yǎng)。缺乏長遠的培養(yǎng)目標及培養(yǎng)計劃,較終是苦了教師自己,阻滯了孩子發(fā)展。當全體孩子能夠全身心地參與學習活動,進行深度思考,才會達到“教得輕松,學的輕松”的效果,客觀的說,現(xiàn)在一部分學校、一部分教師無法擯棄“時間加汗水”以扼殺孩子的學習興趣、加重孩子負擔為代價的這種模式。在這方面,我是一個徘徊者。
其次,還未能將多媒體完全有效的使用。這主要表現(xiàn)在自己制作的課件達不到既定的效果。很多時候,都是下載別人的,或者下載后略作改動。但是,別人的不一定就適合自己的教學。有時候為了用上多媒體,讓別人的課件“牽著鼻子走”,受到了局限和約束,反而削弱了多媒體教學的輔助作用。
請點擊下載附件 | |||
|
點擊下載試題:《心聲》教學反思.rar |
《心聲》教學反思-初中八年級語文!為大家介紹好了,如果大家還有什么問題的話,請直接撥打免費咨詢電話:4000-121-121!有專業(yè)的老師為您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