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復習診斷
第八課:立黨為公執(zhí)政興國
1.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
(1) 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的確立是中國近代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果。
(2)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經歷了長期斗爭的考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中國人民從長期奮斗歷程中得到的較基本較重要的結論。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2.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由黨的先進性決定的
(1)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又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
(2)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把為人民謀利益作為工作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3) 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fā)展,反映了當代世界和中國的發(fā)展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fā)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全黨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黨必須長期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的科學發(fā)展觀,是指導發(fā)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我國長期以來經濟建設中的經驗教訓,吸收人類現代文明進步新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指導思想的重大發(fā)展。
我們黨堅持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較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加強黨的建設,特別是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歷史時期,必須加強黨的建設,特別是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不斷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發(fā)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能力、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
通過加強黨的建設,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的執(zhí)政黨,成為科學執(zhí)政、民主執(zhí)政、依法執(zhí)政的執(zhí)政黨,成為求真務實、開拓創(chuàng)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潔的執(zhí)政黨,歸根到底成為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永遠保持先進性,經得住各種風浪考驗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社會和諧、人民幸福。
4.新型政黨制度的形成和發(fā)展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在長期的革命與建設的歷史進程中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
(1) 新型政黨制度的形成。在抗日戰(zhàn)爭和反對國民黨的獨裁、爭取民主的斗爭中,各民主黨派和中國共產黨結成革命同盟,并肩斗爭,形成親密合作關系。1949年9月21日,由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共同參加和組成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召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確立的標志。
(2) 新型政黨制度的發(fā)展。建國初期,各民主黨派協助共產黨積極參與新中國的管理和各項大政方針的制定,并積極投身于建設新中國、新社會的各項工作。在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我國各民主黨派采取積極支持的態(tài)度,并為此作出重要貢獻。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后,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的多黨合作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隨著資產階級作為階級已被消滅,各民主黨派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力量。
在現階段,我國的民主黨派是各自所聯系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是接受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中國共產黨通力合作的親密友黨,是進步性與廣泛性相統一、致力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參政黨。各民主黨派同中國共產黨長期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為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yè)作出了重要貢獻,是發(fā)展先進生產力、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實現祖國統一、民族振興的一支重要力量。
5.新型政黨制度的特點和優(yōu)勢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馬克思主義的政黨理論同中國實際情況相結合的產物,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
(1)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多黨合作的政治基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多黨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助力。中國共產黨對各民主黨派的領導是政治領導,即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多黨合作才能健康發(fā)展并保持強大生命力。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在長期團結合作中形成的政治共識,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統一祖國、振興中華的政治助力。
(2) 共產黨執(zhí)政、多黨派參政是我國政黨制度的顯著特征。中國共產黨是執(zhí)政黨,各民主黨派是參政黨。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的實質,是代表工人階級掌握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各民主黨派作為參政黨,擁有法律賦予的參政權,包括參加國家政權,參與國家大政方針和選的協商,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參與國家方針、政策、法律、法規(guī)的制定和執(zhí)行。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之間的關系,是執(zhí)政黨和參政黨的關系,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會主義事業(yè)的親密友黨關系。
(3) 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是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這一多黨合作的基本方針是個完整的統一體。長期共存是多黨合作的根本前提,但長期共存離不開互相監(jiān)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是“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方針的繼續(xù)和發(fā)展,它表明各民主黨派和共產黨之間真心相見、誠心相待,一起經受各種考驗,共同承擔國家和民族盛衰興亡的責任。
(4) 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政治準則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驗;堅持長期共存、互相監(jiān)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基本方針,保持寬松穩(wěn)定、團結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活動準則,負有維護憲法尊嚴、助力憲法實施的職責。
(5) 發(fā)展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根本任務。發(fā)展是硬道理。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在于依靠自己的發(fā)展。發(fā)展是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興國的先進要務,也是各民主黨派參政議政的先進要務。
(6) 通過多種形式實行政治協商。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協商與中國共產黨在人民政協同各民主黨派和各界代表人士的協商,是政治協商的兩種基本形式。
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由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人民團體和各界愛國人士參加的較廣泛的愛國統一戰(zhàn)線組織,是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fā)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民政協圍繞團結和民主兩大主題,認真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jiān)督、參政議政的職能,廣泛聯系社會各界人士,暢通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廣開言路、廣求良策、廣謀善舉、為鞏固和發(fā)展民主團結、生動活潑、安定和諧的政治局面發(fā)揮著積極作用。
6.實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義
(1) 實行這種新型政黨制度,中國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之間,共同協商,互相監(jiān)督,使處于執(zhí)政地位的中國共產黨可以聽到不同的聲音,這有利于加強和改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2) 實行這種新型政黨制度,通過民主黨派參政議政,參加政治協商,可以促進重大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還可以為人民群眾行使管理國家的民主權利多開辟一些渠道,這有利于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
(3) 實行這種新型政黨制度,可以發(fā)揮各民主黨派社會聯系廣泛的優(yōu)點,通過其成員的親朋故舊關系,激勵臺灣同胞的鄉(xiāng)情、親情、友情,促進海峽兩岸的聯系和交往.這有利于貫徹“和平統一、一國麗制”的方針,實現祖國統一大業(yè)。
總之.實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充分發(fā)揮共產黨的領導作用和民主黨派的參政議政作用,有利于實現我們的宏偉目標。
7.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要從我國的國情出發(fā),不能照搬別國政黨制度模式。衡量我國的政治制度和政黨制度,較根本的是要以能否促進社會生產力的持續(xù)發(fā)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能否保持和發(fā)揮社會主義制度的特點與優(yōu)勢,能否實現和發(fā)展入民民主、增強黨和國家的活力,能否保持國家政局的穩(wěn)定和社會安定團結,能否實現和維護較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標準。以此認識和判斷政黨制度的利弊得失和是非曲直,是當代中國政黨制度發(fā)展的關鍵所在。
8.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發(fā)展和進步的客觀要求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執(zhí)政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在當代中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發(fā)展和進步的客觀要求。
(1) 黨的領導是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
(2) 黨的領導是維護中國統一、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需要。
(3) 黨的領導是助力政權穩(wěn)定的需要。
(4) 黨的領導是把億萬人民團結凝聚起來,共同建設美好未來的需要。
9.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
(1)黨的領導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組織領導,通過制定大政方針,提出立法建議,推薦重要干部,進行思想宣傳,發(fā)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堅持依法執(zhí)政,實施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
(2)黨的政治領導,就是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針政策的領導。黨的思想領導,就是理論觀點、思想方法,以至精神狀態(tài)的引導和指導。黨的組織領導,就是通過黨的各級組織、黨的干部和廣大黨員,去組織和帶領人民群眾貫徹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完成黨的各項任務。
(3)黨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和組織領導是統一的。堅持黨的領導,首先是堅持黨的政治領導;思想領導是政治領導、組織領導的前提和基礎;組織領導是政治領導、思想領導的重要助力。黨只有從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加強對國家政治生活的全面領導,才能助力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正確貫徹落實。
10.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助力
中國共產黨堅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始終堅持“三個代表”。堅持黨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助力。
(1)堅持黨的領導才能助力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確方向;
(2)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統一全國人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意志和行動;
(3)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為現代化建設刨造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和良好的國際環(huán)境。
11.自覺維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我國的立國之本,是四項基本原則之一,青年人要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應該自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1)要增強黨的觀念;(2)要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3)要遵循黨的教導,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預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復習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