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復習診斷
二、閱讀理解(49分)
課內(nèi)閱讀(一)17分
①(新華社長江前線22日22時電)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1000余華里的戰(zhàn)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西起九江(不含),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渡江區(qū)域。
②20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qū),24小時內(nèi)即已渡30萬人。21日下午5時起,我西路軍開始渡江,地點在九江、安慶段。至發(fā)電時止,該路35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這一路現(xiàn)已占領貴池、殷家匯、東流、至德、彭澤之線的廣大南岸陣地,正向南擴展中。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斗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此種情況,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zhàn),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xié)定,有很大關系。國民黨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拒絕和平,都很泄氣。戰(zhàn)犯湯恩伯21日到蕪湖督戰(zhàn),不起絲毫作用。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于南京九江先進。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西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我東路35萬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fā)起渡江作戰(zhàn)。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xiàn)。至發(fā)電時止,我東路各軍已大部渡過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然而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戰(zhàn)中,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A)揚中、鎮(zhèn)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qū),并(B)江陰要塞,(C)長江。我軍前鋒,業(yè)已(D)鎮(zhèn)江無錫段鐵路線。
9.上文A、B、C、D四處應填入的詞語依次是:4分( )( )( )( )
10.文中的第①段是這篇消息的______部分,括號內(nèi)的字是新聞的電頭,作用是____________,時間準確到“時”暗示____________。3分
11.文中兩次出現(xiàn)“至發(fā)電時止”,從新聞的角度考慮,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2分
12.東面防線”指的是哪一段防線?“同日同時”指的是哪一時間?2分
13.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xiàn)”含義是什么?2分
14.新聞一般以記敘為主,“用事實說話”,但有時也穿插議論。本文從兩方面議論了敵人毫無斗志的原因,這兩個方面各是什么?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中“不料”一詞怎樣理解?2分
課內(nèi)閱讀(二) 12分
①這時候,一個披著黑色大圍巾的高身材的老婦人走近來了。她默默地走過那些紅軍身邊,在墳旁跪下,從黑色的大圍巾底下取出又一支蠟燭來。這一支和墳上的快點完的那一支一模一樣,顯然是一對。老婦人蹲下身去拾起那蠟燭頭,把那新的一支點著,插在那老地方。她站起來的時候,行動很困難,離她較近的紅軍士兵小心地把她扶了起來。
②即使在這個當兒,老婦人也沒有說話,她不過抬起眼睛來,朝這些脫了帽的肅立著的人們看了一眼,十分( )地對他們深深一鞠躬;然后,把她的黑色大圍巾拉直了,顫巍巍地走了。沒有再回過頭來,看一下那蠟燭和那些士兵。
③紅軍士兵們目送著她走遠了。他們小聲地談論著,似乎怕驚擾那( )的空氣,他們穿過方場,走過橋,趕上他們的連隊,投入戰(zhàn)斗。
④在炮火燒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彎了的鐵器和燒死了的樹木中間,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惟一( )的東西——她的結(jié)婚的花燭——還是明晃晃地點在一個蘇聯(lián)青年的墳頭。
⑤這一點火焰是不會熄滅的。它將永遠燃著,正像一個母親的眼淚,正像一個兒子的英勇,那樣永垂不朽。
16.文中括號內(nèi)所填詞語較合適的的一項是( )2分
A.鄭重 肅穆 珍愛 B.規(guī)范 嚴肅 珍愛
C.莊嚴 嚴肅 珍貴 D.莊嚴 肅穆 珍愛
17.“沒有再回過頭來,看一下那蠟燭和那些士兵。”,這句話怎樣理解?2分
18.“那位南斯拉夫母親的惟一珍愛的東西”一句中,“惟一”一詞能否刪去?為什么?2分
19.文段⑤中的“火焰”有著豐富的內(nèi)涵,請寫出它的象征意義。2分
20.文段中的老婦人始終沒有說一句話,豐富的內(nèi)心活動都是通過她的動作表現(xiàn)出來的。請分析第①段中運用“跪”、“蹲”等動詞的作用?第②段中“深深”一詞的表達效果?4分
預約課程還可獲贈免費的學習復習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