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shù)學是一種綜合測評,家長首先要明確,讓孩子學小學數(shù)學是為了開發(fā)孩子的學習潛能,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因為這些良好的思維習慣可以滲透到孩子以后各個學科的學習中去。


  現(xiàn)在國際上并不欣賞純診斷的小學數(shù)學,而是欣賞培養(yǎng)孩子思維能力的小學數(shù)學。小學數(shù)學的好處是開發(fā)孩子的學習潛能,而且小學數(shù)學的學習方法也可以滲透到其他各個學科中去。例如概括力、觀察力、記憶力、簡單的邏輯思維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甚至做事的耐心等等,這些都是學習必要的能力。 小學數(shù)學的精神其實就是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長沒有必要強迫孩子去做大量的題目,那樣只會讓孩子對數(shù)學望而生畏。


  靜不下心


  不管是做題目還是玩游戲,受了一點挫折就說“我不行”;看圖畫書、畫畫也閑不住,老想著要出去玩,這就是靜不下心的表現(xiàn)。


  許多家長不經意間流露的浮躁情緒也會讓孩子靜不下心來。“做完這個題目就讓你出去玩”,“畫好這張畫就給你買巧克力吃”,這樣一說,本來可以讓孩子有樂趣的事情,成了一種功利的行為:做題目是為了出去玩,畫畫是為了吃巧克力,孩子還怎么會對手頭所做的事情產生興趣呢?  靜心就是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孩子今后要上中學、大學……能靜下心來的孩子以后也能在課堂上專注,對孩子的學習來說,課堂上的40分鐘效率是其他時間所不能替代的。


  不肯傾聽


  在小學,一個小朋友正在發(fā)言,其他小朋友們爭先恐后地舉手,叫著“老師!老師!讓我說……”不顧別人有沒有把話說完就插嘴,這是沒有傾聽習慣的孩子,也是很多低年級小朋友的壞習慣。


  家長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孩子的傾聽能力,讓孩子學著做一個謙虛的傾聽者。傾聽是容納別人,容納信息,孩子今后的學習正需要這種海綿吸水的心態(tài)。


  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對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較重要的就是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包括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有禮貌、謙讓……


  “不要以為這些和數(shù)學無關,和學習無關,其實這些行為習慣都和孩子以后的學習有關。一個人如果能有寬廣的胸懷,他在學習上也會表現(xiàn)出來的。他會樂意幫助其他同學,輔導別的同學。”,“現(xiàn)在的孩子不是缺少聰明,而是缺少良好的學習習慣。”


  你會做這個題目,同時還能把這個題目教會別人,你就“更上一層樓了,”因為教別人的過程也是自己理清思路的過程。在孩子上中功課,建議家長不要把精力花在讓孩子做題目上,而更應該關注孩子的學習習慣